明代文学家、书画家陈继儒一生潜心修学,著述等身,生前被刊刻的作品达数百卷,特别是那些清雅隽永的修身处世格言类书籍,如《安得长者言》《岩栖幽事》等影响深远。“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安得长者言》以朴实无华、空灵自然的格言形式,向后辈学者娓娓道出为人处世之法、立身行道之方,虽然片言只语,却意味深长。 详细
立德立言 导人以善
品读《安得长者言》
《好人歌》
一生著述等身,生前被刊刻的作品达数百卷
陈继儒是晚明时期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他29岁的时候就放弃了秀才的身份,在以后数十年的岁月里,潜心著述、勤于创作,终于成为一位在文学艺术和其它各个方面都取得很多成绩的一位艺术家。
虽隐居山间,却十分关心百姓疾苦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松江屡次灾荒,十室九空,陈继儒急告官府,请求设粥局救荒,得此,华亭、青浦二县每日免费向百姓发放锅粥,前后长达四十日。
撰写《好人歌》《安得长者言》,劝人为善
《安得长者言》除了劝人为善,还积极倡导经世致用的实学之风。比如书中说:“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诗书画俱佳:画因诗而生动,诗因画而清雅
陈继儒平生多才多艺,书法学苏轼、米芾,追求笔外之致、书外之味,绘画空远清逸,名重当时。他最擅长的是画梅花,一生画梅无数,千姿百态,多册页小幅,并配有多首题画诗,图诗并茂。
松江,位于上海市西南,黄浦江上游,古称华亭,别称云间。作为上海历史文化的发源地,据考古发现,早在5000多年以前,上海的先民就在广富林一带劳作生息。而在元明清三代,松江因经济发展繁荣,曾经赢得了“苏松税赋甲天下”“衣被天下”等美誉。
行善积德 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吾不知所谓善,但使人感者即善也;吾不知所谓恶,但使人恨者即恶也。
慎独去欲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
济世为民 任事者,当置身利害之外;建言者,当设身利害之中。 士大夫不贪官,不受钱,一无所利济以及人,毕竟非天生圣贤之意。
读书养性 闭门即是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读书不独变人气质,且能养人精神,盖理义收摄故也。
结交贤友 能受善言,如市人求利,寸积铢累,自成富翁。 以举世皆可信者终君子也,以举世皆可疑者终小人也。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李时人
清言小品 津梁后学
“家训”类著述在中国古代早己有之,形式多样。清张廷玉等《明史•艺文志》就著录了有明一代冠名为“家训”、“家范”、“家则”字样的“家训类”著述二十余种,但像陈继儒《安得长者言》这种“清言”体的“家训”则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