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有不幸虽负不孝之名,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
书信作者
中尉飞行员,著名教育家、南开中学校长张伯苓的四子,抗日烈士。中央航校毕业的张锡祜,1937年1月10日刚与未婚妻张乐民在南京订婚,就接到命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保家卫国的战斗中。1937年8月14日,其奉命由江西吉安飞赴南京对日作战,在中途失事殉国,时年25岁。
父亲大人:
男等现已奉命出发,地点因系秘密性质,函札之中不敢奉禀!一俟有妥善之通讯处,当再禀知!儿虽不敏不能奉双亲以终老,然亦不敢为我中华之罪人!遗臭万年有辱我张氏之门庭!此次出发非比往常!生死早置度外!望大人勿以儿之胆量为念!若能凯旋而归,当能奉双亲于故乡以叙天伦之乐,倘有不幸虽负不孝之名,然为国而殉亦能慰双亲于万一也!
家中情形不知近日如何?母亲大人不知是否南下?儿意最好请母亲入川与二哥同住,因沿海各省一旦开战将无一片静土!母亲一生历尽磨难,而当晚年又遭此变乱,其不使老人太过痛苦耶!不知大人意下以为如何?大人在京如零星事物,可找乐民代办,彼前曾来信托儿转禀,日来准备颇为忙碌,时间仓促余容再禀,专此敬请。
金安
男锡祜谨禀
二日晨
张锡祜的父亲是著名教育家、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先生。这封信写于1937年8月2日,12天后,张锡祜在抗击日寇的征途中殉职。得知噩耗后,张伯苓先生愣怔了许久后,对身边人说:吾早以此子许国,今日之事,自在意中,求仁得仁,复何恸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