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瞿芃 自青海玉树报道
开栏的话:
江河奔涌,岁月如歌。走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征程上,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75周年。
长江、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汤汤、奔流不息,哺育滋养华夏大地,见证着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见证着新中国成立7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发愤图强、艰苦创业,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的发展成就;见证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创造的新时代伟业。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今起联合开设“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江河见证”专栏,刊发记者来自长江、黄河边的报道,展现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的巨大变化,展现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新成效新进展。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昂赛乡,是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图为昂赛乡夏季牧场一隅。瞿芃 摄
9月中旬的三江源地区水草丰茂、满目葱茏。挤完牛奶、放完牛,乐尕背上一只口袋,朝着澜沧江的方向走去。
这个56岁的康巴汉子,是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昂赛管护站的一名生态管护员。澜沧江汇聚涓涓细流,冲破群山阻隔,从这里奔赴远方。对于这些与山水相融、与草木共生的牧民群众而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守护自己的家园。
海拔4000米的夏季牧场,是乐尕生活了3个月的“家”。为了让草场得到季节性休养,他和家人即将开启新一轮的转场之旅。离开前,乐尕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巡护草场和邻近江滩,捡拾生活垃圾,把这个“家”打扫干净。
三江源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共同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的美誉。作为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三江源平均每年向下游输送600多亿立方米的源头活水,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来自三江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赴青海考察调研、两次参加全国人大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寄予青海“把青藏高原建设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殷切期望,特别强调“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
9月1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省兰州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航掌舵、指明方向。
从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到确立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从开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正式设园,三江源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其中,随着生态管护公益岗位“一户一岗”政策的落实,1.72万名牧民吃上了增收致富的“生态饭”,从草原的利用者成为保护者。
乐尕所在的昂赛乡,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东南部,是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昂赛管护站于2016年挂牌成立,下设3个管护大队、12个管护分队、150个管护小组,共有管护员1516名,每名管护员每年可获得2.1万元工资性收入。
“管护员不仅要对园区内的草原、湿地、林地、水源地、河流、野生动植物开展日常巡查管护,掌握旗舰物种的种群数量和分布,还要及时发现报告并制止采砂、开矿、揭取草皮等行为。”昂赛乡副乡长君巴告诉记者,牧民本身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管护员制度的施行,进一步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
令乐尕欣慰的是,在他的影响下,三个儿子也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的实践中来。一个是乡里小有名气的环保摄影师,一个曾发现并协助相关部门成功解救受伤的雪豹,而年纪最小的那个,从小就和伙伴们自发上山捡垃圾,还被州里评为“生态宝贝”。
乐尕巡护江滩的同时,980公里外的省会西宁,陈良博正通过“青海生态之窗”远程网络视频观测系统,察看黄河源头约古宗列曲的现状。
陈良博是青海省生态环境厅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负责“青海生态之窗”运行维护。通过摄像头,他和同事时常能看到在可可西里迁徙的藏羚羊、隆宝湖越冬归来的黑颈鹤、青海湖北岸的普氏原羚,以及三江源头的冰川雪原、河流湿地。
“观测发现,随着野生动物栖息环境的显著改善,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明显增加。”陈良博举例说,雪豹已监测到1200余只,在全省均有发现;藏羚羊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不足2万只增加到7万余只;欧亚水獭在长江干流通天河流域频繁出现,对三江源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程度具有重要标识作用。
“青海生态之窗”设有观测点位76个,基本涵盖三江源、祁连山、柴达木、青海湖等重点区域,不仅是展现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公园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的重要窗口,也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载体。
2023年12月22日,青海省生态环境厅通过该系统对三江源地区进行视频巡检,在黄河源头发现了7辆车和人员活动踪迹。收到反馈后,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立即组织执法人员查实涉事车辆和人员身份信息,及时拦截并连夜对相关人员展开调查。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生态之基。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三江源地区生态系统持续改善,湖泊和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林草植被覆盖度快速增加,水源涵养能力稳定提升,水资源量持续增加。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黄河干流、长江、澜沧江出省境断面水质保持在Ⅱ类及以上。三江源地区30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面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其中Ⅰ类水质比例接近40%。”青海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刘建昱介绍。
最美自然,需要落实最严保护。在杂多县萨呼腾镇然子滩南社区,记者跟随县纪委监委干部尕松卓玛,走访发现了一起污水乱排治理不力问题。
“这一带是新建住宅,配套排污设施还不完善,个别商户就通过自建的排污管道将生活污水排入附近溪流。”尕松卓玛告诉记者,污水乱排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必须督促相关部门从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中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全面彻底整改整治。
尕松卓玛出生在玉树州曲麻莱县,自青海民族大学毕业后,进入杂多县纪检监察系统工作。从黄河之源来到澜沧江之滨,尕松卓玛一直在思考,如何通过监督推动生态环保责任落实。在她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一个“严”字。
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青海省纪检监察机关采取立行立改、快查快办方式,重点做好通报案例、移交线索以及整改过程中涉及的作风、责任、腐败等方面问题的追责问责。截至目前,共问责领导干部204人,问责党组织82个,约谈488人次。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监督检查联动机制、问题线索移送机制……2023年5月,青海省纪委监委机关与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印发纪检监察监督与生态环境监管贯通协同工作机制,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生态环境监管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更加及时有效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
青海省委巡视机构利用三年时间,分步分层开展“护航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专项巡视,并于2023年完成对三江源地区涉及的4个州及所属21个县市的巡视。巡视组行程1.86万公里,对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河湖岸线、矿山料场等357个点位进行实地调研,发现生态文明建设谋划部署不足、行业监管缺位等12个方面126个问题。
“青海省纪检监察机关将时刻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突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推动全省党员干部以木里乱采之殇、青海湖旅游乱象、盐湖资源无序开发案例等为镜鉴,挺膺担当、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做‘中华水塔’守护人,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青海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监委代理主任刘美频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