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沈东方
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位于云南省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澜沧江畔。中铁一局工人们克服复杂断层、突泥涌水、软弱围岩大变形、高地热、岩爆等风险,终于将其安全贯通。图为穿越大柱山隧道、行驶在大瑞铁路上的复兴号。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突破10万人次!自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7月22日开通运营至8月2日,云南省保山站累计运输旅客11.8万余人次,其中发送旅客5.96万余人次,到达旅客5.86万余人次。一趟趟列车从这里驶出,跨江穿隧驶向大理,保山这片土地结束了不通铁路的历史。
保山市地处云南西南部,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约167公里,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但在近现代,交通设施落后制约了保山的发展。随着大瑞铁路大保段通车,古丝路迈入动车时代。
当列车经过大柱山隧道时,坐在车窗旁的中铁一局大瑞铁路项目大柱山隧道出口工区经理陈志强目不转睛地看着,隧道里的每一处细节都让他感到熟悉而亲切。这段7分钟、14多公里的车程,他和战友们一起奋斗了14年。
大瑞铁路大保段位于云南西部山区,全长133公里,是我国第一条穿越横断山脉的铁路。其中的大柱山隧道综合了复杂断层、突泥涌水、软弱围岩大变形、高地热、岩爆等风险,让500余名隧道专家看了直摇头。“上述风险并不罕见,别的隧道也会有,但是集齐了这么多风险的隧道,大柱山还是第一条。”陈志强介绍说。
在人们的想象中,“水帘洞”和“火焰山”不会出现在同一个地方,而大柱山是个例外。由于地质活动强烈,岩层里的水就像是被剧烈摇晃过的碳酸饮料,只要有缝隙就喷涌而出。高峰期日均涌水量相当于35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每天泡在齐腰深的水里作业成了建设者们的家常便饭。与此同时,无论春夏秋冬,洞内环境温度常年维持在40摄氏度左右,湿度约80%,工人必须时常到冰上降温,否则就会晕倒。
先后有8000多名铁路建设者在大柱山隧道建设工地奋战过。一批高难度工程突破,保障了大瑞铁路大保段顺利建成,为我国桥隧建设积累宝贵经验。目前,大瑞铁路保山至瑞丽段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待全线贯通后,中缅国际铁路通道中国境内线路将全面建成。
从彩云之南到江南水乡,从大漠戈壁到东海之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铁路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期,铁路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十年,路网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铁路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了7万亿元,增产里程5.2万公里。到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15万公里,其中高铁4万公里,“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型。铁路已经覆盖了全国81%的县,高铁通达93%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一条条铁轨跨越大江大河、穿越崇山峻岭、通达四面八方,串联起我国日益完善的铁路网,彰显了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情怀。
运输服务品质全面跃升,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国际合作开创新局面。中国的高速、高原、高寒、重载铁路技术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200个城市,中老铁路、亚吉铁路、蒙内铁路都相继开通运营,雅万高铁标志性项目有序推进。
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在保障民生的绿皮火车上,在展现中国速度的复兴号上,老百姓感受到无限的发展希望。“我想在铁路沿线开餐馆、开旅馆”“娃娃去城里上学更方便了,还可以经常回家看看”……曾经需要在盘山公路蜿蜒而行2个半小时,如今只需一个小时火车即可直达;过去乡亲们和陈志强聊天时谈及的憧憬,如今都在慢慢变成现实。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背起行囊,“陈志强”们将奔赴下一个地点,下一个十年,续写更多山的故事、路的故事。